煤泥,是煤炭生产以及洗选煤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通常是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由于高粘性、高持水性、低热值和难储运等诸多不利条件,很难实现工业应用,长期被电力用户拒之门外,以民用地销为主要出路。
传统的处置方法是设置煤泥晾晒场地,将经过较长时间晾晒处理过的煤泥销售给当地居民,用于冬季取暖,只是简单的燃烧取暖利用,或是直接进行舍弃处理,基本没工业利用价值。煤泥晾晒、储运以及舍弃处理,不仅会造成煤尘飞扬污染空气、晾晒场地土壤以及河流等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会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
国家能源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 年)》提出,推进煤炭洗选和加工,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到 2020 年,原煤入选率达到 80%以上。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矿井水等资源化利用的力度。2015 年 7 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选煤分会理事长张绍强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说:“到 2020 年,我国原煤产量预计将达 45 亿吨,如果按照要求 80%都要洗选,入选总量将超过 36 亿吨,煤泥产生量将超过 3 亿吨,不重视煤泥资源化利用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21 年 6 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煤炭工业“十四五”高水平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原煤入选(洗)率 80%左右的奋斗目标。而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 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22 年我国煤炭产量达 45.60 亿吨,入选率仅为69.7%,因此预计未来三年煤炭入选率和入选量将大幅提升。
而如何处理好煤炭生产和洗选过程中的煤泥一直是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煤泥干燥脱水技术及设备则是其中的关键和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煤炭产销量的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经历了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后,煤泥的产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在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下,煤炭加工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通过对煤泥干燥脱水的综合利用,实现煤泥的工业化批量加工处理,提高其发热量,用于工业动力燃料,对于减少或杜绝煤泥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高效再利用以及促进节能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们国家对煤炭清洁的不断推进,国内厂商开始深入研究煤泥干燥技术,促进了煤泥干燥设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当前,煤泥干燥技术已成为煤炭清洁利用链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规划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